综合交通运输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创立于2016年1月,并以学校实体化科研平台独立运行,是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所属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建设单位,具有研究生独立招生权,于2022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筹建“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心致力于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围绕综合交通运输智能技术与装备领域,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学科交叉、协同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工作,努力建成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科研基地,数智赋能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中心设有校内校外双基地,办公研发场地共计4500㎡,已投入高性能计算集群设备、自主式交通装备等实验仪器、科学软件、数据资产等累计2000余万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国家级科研团队,师生共计330余人,其中教职员工30余人,硕博研究生300余人,来自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中心科研团队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团队老师人均获批国家级项目2.7项,累计科研项目立项经费总计5.49亿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80余篇。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来访30余次。
中心整合了教育部科技部港航企业绿色增长及价值链重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辽宁省“港口低碳智能化及关键技术”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宁省“多式联运智慧运营关键技术”高水平创新团队、辽宁省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大连市“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技术与装备研发”创新团队、大连市多式联运智慧运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连市智能物流运载单元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17个科研平台共同建设。将继往开来,为建成数智港航特色鲜明的综合交通运输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平台而奋斗。
中心面向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新质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依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科学与工程”特色学科建设,立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内涵,以大型海港(综合运输枢纽)、多式联运(多方式协同服务)为数智化创新典型场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创新路径,以学科交叉、产研协同、科教融汇为主线,开展重大科研项目驱动的有组织科研活动,以数智港航为办学特色,打造“党团思政育人、数智工程育人、国际联合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为行业输送具有一流科研水平、卓越实践能力、前沿国际视野的新质人才。